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4节 (第2/3页)
小陈设,但却都没有过分的惊讶与艳羡之情,就像是在打量一座平平常常的大房子。 ??果然是耕读传家的外祖家。 ??明远对舅舅们的第一印象好极了。 ??就在他张罗着让胡四和向华帮忙收拾客房,又通知阿关姐那头做晚饭的时候,舒氏娘子和十二娘听到消息,从隔壁薛家那里回来了。 ??“大兄,二兄……” ??舒氏娘子几年没见娘家人了,此刻声音都发颤。 ??舒承允和舒承厚听说过自家妹妹眼神不好的事儿,此刻见到舒氏娘子那对无神的双眼,又是心痛又是慌张,纷纷起身迎上去。 ??却见舒氏娘子也不需要十二娘搀扶,她自顾自沿着颜色鲜明的一条砖道迅速走过来,在门槛处停下,迈步,过门槛,稳稳行来,全然不需他人搀扶。 ??舒承允惊讶不已:“四娘,你……你的眼睛……好了?” ??在他看来,自家妹妹一点都不像是不能视物的模样。 ??谁知舒氏娘子在两位兄长面前几步的地方停住了脚,伸出手召唤明远。 ??“远哥,远哥,快来扶我见过两位兄长。” ??两位舅舅这才晓得自家妹妹视力确实不太行,刚才她能走得如此顺利,全靠明家地上铺着的那种特殊颜色的砖块引导。 ??不管这些砖块是妹夫还是外甥铺的,总之明家想得挺周到啊。 ??舒承允和舒承厚这样想着,赶紧抢上来扶住舒氏娘子,不让她行礼。最后就又是由明远代劳,好好拜了拜两位舅舅,然后再是十二娘。 ??凤翔府与京兆府之间隔了好几百里路,舒家和明家也有年头没走动了。舒家两位舅舅都没见过明远长大了的模样,更别提十二娘。 ??当下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这边见礼,那边阿关姐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操办了一桌饭菜。明远招待远道而来的舅舅们舒舒服服地填饱了肚子,这才问起了别来情由。 ??“舅舅们这次到京兆府来,是有什么事务要办吗?” ??明远关切地问。 ??舒承允看了一眼舒承厚,点点头,说:“凤翔府近日在大力推行‘青苗贷’,我们只是寻常农人,实在不明白这后头的门道,因想着妹妹妹夫这边是大地方,见闻广博,所以想来问问,再加上与妹妹妹夫多年未见了……” ??明远马上就明白了。 ??舅舅们来长安,是想要询问关于“青苗贷”的事。 ??偏偏他还真的听说过“青苗贷”。 ??历史上大名鼎鼎的“王安石变法”中,最惹争议的新政,莫过于“青苗法”。 ??这青苗法,说白了就是借贷。在青黄不接,等米下锅的时候把粮食折成钱,先借给农民,等到田地里收成上来,再把粮食折成钱还给当地的常平仓,并且上交一定的利息。 ??舒家是耕读人家,“青苗法”的推行确实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。 ??见到明远沉思,舒承厚当即补充:“我们听说,这‘青苗贷’是陕西路转运司首倡的,在京兆府运行了好几年,王相公才提出来在全国推广的。我们以前没借过这青苗钱,根本不知道这钱该不该借,所以才想着到长安来问。” ??“陕西路转运司?” ??明远倒是想起了曾经在城门外偶遇的那位陕西路转运使李参大人,不晓得他与这青苗法有没有关系。 ??听说是与借贷有关的事,舒氏娘子便一脸忧色,“望”向两位兄长,说:“难道是家中借了这青苗钱,是担心还不上吗?这倒不要紧,钱财上远哥还能想些办法……” ??如今明远完完全全成了舒氏的主心骨,无论遇到什么事,舒氏娘子想到的人不再是她那位在外行商的丈夫,而是儿子。 ??谁知舒承厚开口解释:“倒也不是这个……只是乡里乡亲大家都对此疑惑,去问官府,官府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。因此请我们两个做个代表,要到京兆府来问问清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