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旧时王谢 第30节 (第3/3页)
之子,认为这桩婚事是“蔑族辱亲”,要求将许婚的王源免除官职,禁锢终身。 ??实则满璋之自己官居王国侍郎,并称是魏晋之际士族满宠、满奋的后代,但沈约觉得满家在东晋声迹不显,满璋之的家系纯属伪造,其实就是寒门。 ??士庶不婚的观念在南朝显然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法。 ??到了唐朝,虽然为了限制门阀实力而鼓励士庶通婚,但把界限框定给了更下一层的阶级,明确用法律条文规定,良贱不得通婚。 ??此后历朝历代承袭唐律,再也没有像汉代那样出身贱民也能成为皇后王妃的案例。 ??“我们家的情况,山山也清楚。世人都说丞相善处兴废,体现在婚姻上,就是重新贵而轻旧族。所以高平郗氏那样从来没通婚过的人家,为了拉拢郗鉴,也愿意任他到东厢选婿;为了笼络吴人,调和南北,主动提出与南士首望的陆氏约为婚姻。我之前说他和亲,可一点没冤枉他。” ??话到最后,他略微歪头看向王琅,用目光索要她的承认。 ??王琅捂了捂脸,无奈点头:“是是是,你说得对极了,但你别说出去。” ??很多人都听说过权臣桓温向太原王氏为儿子求妇,王述听了以后大怒,骂儿子懦弱胆怯,竟然想把女儿嫁给兵家子,并据此认为桓家门第低微,不在一等世家嫁娶考虑之列。 ??这么认为的人大多不知道,门第更高的琅邪王氏将女儿嫁给了桓温的弟弟桓冲,而且是王导诸子中性格最傲慢的王恬的女儿。 ??这是典型的势门婚姻。 ??桓家除了桓温,只有桓冲能当大任,桓温甚至一度想绕过儿子,让桓冲继承他的地位。而桓冲本来就偏向皇室,不赞同桓温谋反,王恬嫁女给他,更是将他牢牢笼络在了以王、谢为代表的朝中势力一侧。 ??后来谢安主导朝政,桓冲主动解除扬州刺史的职务,让给谢安,使谢安能够统合荆、扬二州,全力迎战前秦进攻。 ??从王家的角度来说,当时王家正处于子弟零落的空虚期,和这样的强蕃联姻对巩固家族地位的作用显而易见,因此连王恬都同意嫁女,不囿于士族对兵家的偏见。 ??重实利而轻虚名,算是王家一贯的家风,也是王家百年权势不衰的原因之一。 ??对此,王琅和王允之都认识得很透彻,兄妹二人看法统一。 ??王允之道:“我当然不会对外人说。” ??他嘴里的外人,显然也包括了其他王氏族人,限定范围内的仅仅他与妹妹二人。 ??又听他继续道:“谢家是新出门户,这没关系,差就差在他家只是新出,不是新贵,想娶王氏女至少要家族有人做到三公,就像郗鉴那样,但我看他家近十年是别想做到,所以常理上不可能嫁女给他。” ??这番话和王琅的判断一致,她不由自主地点点头:“我也这么想,而且我不会同意下嫁,那样对我只有妨害没有利处。” ??王允之极淡地笑了笑:“换句话说,如果对山山有利,这门亲事就可以结,对吗?” ??王琅略微迟疑:“阿兄的意思是……” ??王允之道:“你本来就不准备成婚,得不到夫家的助力,所以谢家的门第虽然不如我家,但毕竟比没有要强,这是其一。” ??“谢家子嗣多,即使你不去侍奉舅姑也自有其他人,而谢安拒绝征辟不肯出仕,家事简单好处置,不需要占用你的精力,这是其二。” ??“有这两条在,你和他结亲就不会吃亏。等过一两年有了孩子,这门亲事也就可有可无,你替他写一纸放妻书,跟他离婚,再把孩子带回来,冠上你的姓氏,这就是你的孩子,以后为你袭爵送终,岂不美哉?” ??美哉个鬼啊…… ??王琅听得嘴角抽搐,忍不住打断他的畅想:“阿兄,又不是我替他写放妻书,他就会同意放妻。” ??王允之一笑:“你离婚还要他同意?” ??他从盘里拿起一枚橘子,随手抛了抛,神态轻松:“本朝贵女与夫家离婚,何曾需要夫家同意,不都是留下一纸放妻书便自行归家。就算他有不满,但他籍在会稽,你马上要授会稽内史,他还能去官署告你不成?” ??她这个兄长是准备搞一出东晋版“堂下何人状告本官”吗…… ??王琅光想象一下那个场面就不由捂脸,无可奈何提醒道:“他确实是白身,可他父亲现在升到吏部尚书,主管官员考核。” ??王允之嘴角轻撇:“吏部尚书很了不起吗。”